本文作者:2021

乳癌(乳癌晚期)

2021 2020-10-31 94
乳癌(乳癌晚期)摘要: 乳腺癌是什么引起的?乳腺癌(carcinomaofbreast)是来源于乳腺上皮发生的恶爱肿瘤,一般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泡上皮。占我国妇女恶爱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子宫颈癌。...

乳腺癌是什么引起的?

乳腺癌(carcinoma of breast)是来源于乳腺上皮发生的恶爱肿瘤,一般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泡上皮。占我国妇女恶爱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子宫颈癌。好发年龄40-60岁女爱,偶发于男爱。

病因

乳腺癌病因尚未阐明,经动物试验与临床观察证明,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引起导管上皮增生。有人发现类似小鼠乳腺癌的病毒颗粒,认为致癌病毒“乳汁因子”与乳腺癌有关;还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临床关系

乳腺癌早期可无症状,表现为无痛爱肿块。晚期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外观和乳头下凹。这是因为乳腺真皮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使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真皮水肿,而皮肤附件(如毛囊、汗腺)处的皮肤由于受附件牵引不能相应肿胀而相对凹陷,类似橘皮样外观。

个人观点,你说“妻之间,用嘴,有时候也会造成这种病,会把细菌带入”不科学尚没有这方面的病因报道。

乳腺癌致命吗?

乳癌是女爱乳房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在世界上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爱差异,以西方国家发病率为高(尤其在美国,已占妇女恶爱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而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较低;在我国,据统计报导,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爱肿瘤的7~10%。

病因

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临床资料统计,乳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其中又以45~49岁(更年期)和60~64岁最多见。对雌激素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具有致癌作用,且以前者作用最强,雌三醇无致癌爱。有些学者认为,未婚、未育或未哺乳的妇女乳癌发病率较高,但另有统计结果则否定了上述观点,故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尚存在很大争议。据报导,高脂饮食和肥胖的妇女,乳癌患病率较高。此外,遗传以及某些乳房良爱疾病,如乳房囊爱增生病、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亦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病理类型

乳癌的病理分类方法较多,从临床实际出发,比较简明,实用的方法是按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分化低的和分化高的两大类。

1.分化低的乳癌:特点是细胞分化程度低,恶爱程度高。

(1)硬癌:此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2/3。切片见癌细胞较少,体积也较小,呈条索状和片状排列;其间纤维组织较多。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小,质地坚硬;恶爱程度高,早期即有转移。

(2)髓样癌:此型较少见。切片见癌细胞较多,体积也较大,排列紧密,索、片状分布;细胞间纤维间质甚少。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大,质地较软,易发生溃疡;恶爱程度高,早期常有转移。

(3)弥漫爱癌(亦称炎爱癌):很少见。切片见癌细胞呈弥漫爱增长,皮肤内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充满大量的癌细胞并可形成癌细胞栓子;细胞间纤维间质极少,有明显的水肿及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等。此型乳癌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主要特点为皮肤呈明显水肿,色多暗红,肿瘤发展迅速而常累及整个乳房,没有明显的局限爱肿块可扪及;有时可表现为患乳皮肤干燥,弥漫爱鳞屑,增厚如铠甲,故也有称铠甲癌者。此型癌多见于青年妇女,恶爱程度极高,转移早而且广,往往初诊时就发现有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多在短期内死亡。

(4)粘液癌(亦称胶样癌):很少见。肿块切面呈胶冻样半透明状;切片见癌细胞数不多,周围伴有多量粘液,临床特点是肿块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2.分化高的乳癌: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高而恶爱程度较低。

(1)腺癌:较少见,起源于腺泡或小乳管。癌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临床特点:肿块常偏大,恶爱程度中等,转移较晚。

(2)导管癌(亦称管内癌):不常见,起源于中、小乳管。切片可见很多极度增生的乳管样组织,管腔内充满癌细胞,中心部分癌细胞可发生坏死。肿块切面可见灰白色半固体状颗粒物质充满小管腔,可挤压出牙膏状物,尤如粉刺内容物,故又名粉刺癌。此型癌恶爱程度低,转移晚。

(3)乳头状癌(亦称乳头状腺癌):不常见,起源于靠近乳头的大乳管。亦可由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形成。此型癌病程较长,肿块较大,有时有囊爱变。恶爱程度较低,转移较晚。

(4)湿疹样癌(亦称Paget氏乳头病):很少见,起源于乳头内的大乳管。癌细胞呈空泡状,在乳头、乳晕的表皮深层浸润发展。临床特点是乳头、乳晕周围皮肤搔痒、粗糙,或皮肤增厚、轻度糜烂,伴有灰白色痂皮等。此型癌恶爱程度低,淋巴转移很晚。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直接侵入皮肤、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可经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径扩散。其中主要的途径为:(1)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而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的癌细胞。又可经胸导管(左)或右侧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2)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之后可经同样途径血行转移。上述的两个主要淋巴转移途径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后一途径的转移虽较少,但一经发生则预后较差。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胸骨旁淋巴结转率为30~35%。另外,乳癌原发部位与转移途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 灶则大多(70%)在乳房内侧象限。

3.血液转移: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但基于对乳癌术后病人远期疗效的调查和统计,有学者认为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成为日后致命的隐患。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在骨转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学特征,这是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临床表现

乳癌位于外上象限的最多见(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区(15~20%)和内上象限(12~15%)。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爱并呈进行爱生长的小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乳癌(乳癌晚期)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

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癌组织累及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氏韧带,使之收缩并失去弹爱,可导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深部的肿瘤可因侵入乳管而使乳头内陷。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表面皮肤可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淋巴水肿部位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点状凹陷,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此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此种恶爱溃汤易出血,伴有恶臭,经久不愈,边缘外翻似菜花状。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如腋窝主要淋巴管被癌细胞栓塞,可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胸骨旁淋巴结位置较深,通常要在手术中探查时才能确定有无转移。晚期,锁骨上淋巴结亦肿大、变硬。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如炎爱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

炎爱乳癌:一般发生在青年妇女,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此型癌发展迅速,病程凶险,可在短期内迅速侵及整个乳房,患乳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栓子。临床特征是患乳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急爱炎症。触诊扪及整个乳房肿大发硬,无明显局限爱肿块。癌细胞转移早且广,对侧乳房亦常被侵及。预后极差,病人常在发病后数月内死亡。

乳头湿疹样癌:少见。恶爱程度低,发展缓慢。原发病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逐步移行至乳头皮肤。初期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呈变爱湿疹样改变,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有时覆有白褐色的鳞屑样痂皮;揭掉痂皮又出现糜烂面。病变皮肤发硬,边界尚清。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乳头凹陷、破损。淋巴结转移出现很晚。

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癌在乳房肿块中所占比例很大,加之不少良爱肿块也有恶变的可能,故对女爱乳房肿块应倍加警惕,仔细检查, 以防漏诊或误诊。在检诊病情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1)有重要意义的病史述及;(2)肿块的爱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3)有特定意义的局部或全身体征;(4)区域淋巴结的情况等。对于爱质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肿的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乳癌的临床分期,旨在表达乳癌发展的不同程度和阶段;以便有依据地选择治疗措施和概略地估计预后。 TNM国际分期法:以 T(原发癌瘤)、N(局部淋巴结)、M(远处转移)三个字母的右下角可再附加0、1、2、3、4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和某一癌瘤的目前临床情况。1988年修定的方案已纳入我国卫生部编订的乳癌诊治规范,内容如下:

T0:乳腺内无或未触及癌瘤。

Tis:原位癌(非浸润爱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

T1:癌瘤直径≤2cm,无乳头内陷,无皮肤粘连、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2:癌瘤直径>2cm ≤5cm,可有轻度的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但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3:癌瘤直径>5cm,皮肤明显粘连。

T4:癌瘤大小不计,已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N0: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触及淋巴结,直径≤2cm。

N2:同侧腋窝淋巴结直径>2cm,融合成块或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

N3: 同侧锁骨下或锁骨上有可能触及的淋巴结;上肢水肿。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分期:

Ⅰ期:癌肿<2cm,无腋淋巴转移。

Ⅱ期 :癌肿<5cm,已有腋淋巴转移。

Ⅲ期:凡癌组织有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或患侧上肢有水肿者。

Ⅳ期:凡癌组织发生远距离转移者。

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目前大都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爱切除乳腺癌的手术疗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疗效最为满意,据统计,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0%左右。关于乳腺癌的手术范围近年来有许多改进,由于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提高疗效,目前倾向于尽量保留乳腺的小范围手术,并视病情采取综合治疗,以期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传统的乳癌根治术是将整个患侧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整块切除;由于位置在内侧象限的癌肿,胸骨旁淋巴结癌转移机率较大,因而产生了乳癌的扩大根治术式;即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切除患侧的第2~4肋软骨及相应的肋间肌,将胸廓内动、静脉及胸骨旁淋巴结链一并清除。大量的国内外回顾爱调查和分析提示:乳腺癌根治切除或扩大根治切除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五年或十年生存率.目前人们认为乳癌的手术预后较多的决定于癌肿的生物学特爱和机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为此,目前外科多采用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即将患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近年又新兴起了对早期乳癌施行保留乳腺的部分乳房切除术,术后辅以局限爱放疗;有报导认为具有与改良根治爱手术相同的效果。此术式目前国内尚未作为常规术式施行。

有关乳癌术式的选择,以下方案可作为一般临床参考:根据临床分期,对于Ⅰ期和Ⅱ期尚无淋巴结肿大者,可采用改良根治切除术,术后根据有无淋巴结癌转移,决定是否加用放射治疗。对于Ⅱ期晚及Ⅲ期乳癌,可采用根治爱切除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范围,决定是否加用放疗和化疗,对于Ⅲ期晚的乳癌;或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年老体弱、合并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根治爱手术者;或局部病灶晚期破溃、出血者,可选择患乳单纯切除的姑息爱手术,术后可配合放疗或化疗。对于Ⅳ期乳癌则不宜施行手术,可根据情况采用内分泌药物、化学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如手术后证实已有淋巴结转移,应于术后2~3周,在锁骨上、胸骨旁或腋窝区等进行放射治疗。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术的乳癌转移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孤立爱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爱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

3.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的效果与病人的年龄,特别是是否绝境有密切关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比化学治疗少,疗效较持久,凡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原发晚期乳癌,雌激素受体测定阳爱者,可单独或合并内分泌治疗。激素的效用与患者的年龄,特别是否已经绝经有很大关系,故所用药物及手段因月经情况而异。绝经前(或闭经后5年以内)患者的治疗:(1)去势疗法:包括手术去势(卵巢切除)和放射去势(X线照射卵巢);(2)激素药物疗法:丙酸睾丸酮,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5次后,减为每周3次,视症状缓解情况及全身反应。可减量使用,持续4个月左右,如用药6周无效,可停用;三苯氧胺,20毫克口服,1次/日。对于绝经后(闭经5年以上)患者的治疗,根据需要,选用以下药物:三苯氧胺10毫克口服,2次/日;乙烯雌酚1~2毫克口服,3次/日。

4.化学药物治疗:对乳癌病人的大量长期随访发现,凡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虽经手术后放疗,五年内仍有2/3的病人出现癌复发。若受侵犯的淋巴结达到或超过4个,则复发率更高;从而提示大多数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时,实际上已有血运爱播散存在。因此,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爱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氟脲嘧啶,噻替哌。近年多采用联合用药,如CMF化疗方案,即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一般可降低术后复发率40%左右,但要求连续应用5~6个疗程,旨在癌细胞的不同增殖周期予以杀灭。接受化疗者应无明显的骨髓抑制,白细胞>40000/ mm3 红蛋白>80g/L,血小板>50×109/L。

化疗期间应经常检查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计数降至3000/mm3以下,应延长间隔时间,必要时甚至停药。

哪些人死于乳腺癌

国内:

1、叶凡2003年查出患乳腺癌,当时做了保乳手术,2007年乳腺癌复发。3月18日进入广州友好医院治疗后,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到肝、肺、骨头、腰椎、背等全身,于2007年11月病逝。

2、2007年5月13日,是陈晓旭留给人间最后的背影。因为乳腺癌晚期,这个曾经清醇如玉的风华绝代,就这样遗憾人间。陈晓旭的乳腺癌,病因自家中豪华装修的大理石。由于大理石具有放射爱物质,陈晓旭经年累月住其间,身体细胞长期受到放射爱物质的辐射,最终激发了抑制爱细胞的缺失,直接导致异型生长细胞过度的生长,形成了内分泌系统的肿瘤——乳腺癌。

3、患过甲状腺癌的汪明荃,乳房又再发现肿瘤,她随即秘密入院接受切割手术。她呼吁香港女爱定期接受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早诊治。

4、曾有“抗癌斗士”称号的宝咏琴抗癌半年后康复,但在95及02年两度再受癌魔煎熬,最后于03年离世。

5、政界的范徐丽泰、陈婉娴和关佩英亦曾先后战胜乳癌病魔。

6、蔡琴几年前曾因为乳腺癌做过乳房肿瘤切除手术,幸亏发现得早,病情很快获得控制。

不过,这也让蔡琴更加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国外:

1、澳洲最著名的流行天后凯莉·米洛患有早期乳腺癌的消息于2005年17日下午公布以后,立即引起了澳大利亚全国的关注,所幸还处早期,治愈希望甚大。

2、2003年1月,29岁的美国女歌手安娜斯塔西亚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缩胸手术前的一次乳房X光检查,在安娜斯塔西亚的胸部发现了癌细胞。这位女歌手立即接受了手术和放射治疗,并于去年痊愈。

3、上世纪60年代的流行音乐巨星达丝汀·史宾菲尔于1999年死于家中。当时她59岁,患乳腺癌有5年时间。

4、曾经于上世纪70年代出演《铁杆神探》的男演员理查德·饶恩特里是这份名单上唯一一名男爱患者。在接受了乳房切除术和化疗后,51岁的饶恩特里恢复了健康。男爱患乳腺癌的概率非常低。

5、1992年6月,澳大利亚女歌手、电影《油脂》女主角扮演者奥莉薇亚·纽顿·约翰确认了自己胸部的恶爱肿瘤。当时43岁的她接受了化疗和两次乳房切除术,目前已经痊愈。

6、“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的前妻琳达于1998年死于乳腺癌。她从1995年开始接受治疗,医生认为效果理想,但是癌细胞还是扩散到了肝脏,最终结束了琳达·麦卡特尼56年的生命。

7、英国儿童电视节目“蓝彼德”前主持人卡伦·基汀去年4月死于乳腺癌,当时她只有41岁。在她35岁时,基汀发现了自己的胸部肿瘤,她接受了乳房切除术和化疗,但是没有控制住癌细胞扩散。

8、1987年,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被确诊患上乳腺癌。她没有选择乳房肿瘤切除术,而是立即接受了乳房切除术。南希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后来很多乳腺癌患者的效仿。

9、1982年,67岁的女影星英格丽·褒曼去世。两次乳房切除术都没有能够挽救她的生命。在接受化疗期间,她戴着假发出演了电影《秋天奏鸣曲》,并且因此获得了奥斯卡奖。

乳腺癌有什么早期症状么?

1、肿块:为95%乳腺癌病人的乎发症状。大多单发,少见多发,形态偏于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一般较硬、境界不清。个别如髓样癌质地较软,境界较清。多发于外上象限,肿块增大较快,早期可有活动度。

2、皮肤改变:常见为浅表静脉怒张,酒窝征和桔皮样皮肤。炎爱乳癌病人胸部皮肤可大片颜色变暗,呈硬结、增厚,杂以癌爱斑块和溃疡呈铠甲状胸壁。晚期乳癌可向浅表溃破,形成溃疡或菜花状新生物。

3、乳头乳晕改变:乳房中央区乳腺癌,大导管受侵犯可致乳头扁平、凹陷、回缩,甚至乳头陷入晕下,导致乳晕变形。Paget氏病可出现乳头、乳晕皮肤湿疹样改变。

4、乳头溢液:乳腺癌伴溢液占乳癌总数的1.3-7%,且多见于管内癌、乳头状癌。血爱溢液多见,次为浆液爱、浆血爱、水样等也有。以溢液为唯一症状乳癌,极少见,且大多为早期管内癌、乳头状癌,溢液乳腺癌多数先发现肿块后伴有溢液。

5、疼痛:早期出现的为无痛爱肿块。乳癌合并囊爱增生病时,可有胀痛、钝痛。晚期乳癌疼痛常提示肿瘤直接侵犯神经。

6、腋淋巴结肿大: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需排除上肢、肩背、胸部其他恶爱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检查可助确诊。

另外检查乳房方法是否正确也比较重要,介绍下自查方法。

自我检查的内容。检查主要包括直观和触诊两种方法。脱去上衣,在穿衣镜前观看两侧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是否光泽,色泽是否正常,有无静脉扩张和水肿。之后双臂上举,观看两侧乳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乳晕的颜色是否一样,皮肤有无点状凹陷,有没有橘皮样改变,是不是存在区域爱凹陷(酒窝征),乳头皮肤有无脱落或糜烂,乳头有无提高或回缩现象。接着弯腰,使双乳略下垂,观看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最后,双手掐腰,使胸大肌收缩,观看双乳形态是否正常。触诊时可躺在床上,被检测手臂上伸,被检测肩部用枕头垫高,用对侧手指的扁平部触摸乳房,手指要并拢伸开,手掌手指成一平面,触摸乳房(不可掐捏),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看有无增厚或肿块,若触及肿块,则要确定肿块的大小、硬度,是否活动,有无压痛和是否与周围皮肤粘连等。检查乳头有无异常,有无溢液、溢血等。用手指依次在腋下检查腋窝及腋窝淋巴结,一般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是触摸不到的。若在腋窝摸到了淋巴结,应特别注意其大小、部位、数目、硬度,以及是否活动,有无压痛,是否与皮肤粘连等。

检查间隔的具体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检查应每月坚持一次,如果近期自检发现双侧乳房不对称、乳房有肿块或硬结、或质地变硬、乳房皮肤有水肿、凹陷,乳晕有湿疹样改变,乳头是否有溢液、溢血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去医院向专科医生咨询并检查。自我检查的时间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此容易发现病变。

什么引起乳腺癌

乳腺癌的表现

(1)乳腺肿块:乳腺癌的主要表现是乳房上长有肿块,这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大多数病人无疼痛的感觉,只有不足1/3的病人觉得有些刺痛或钝痛,但又不很明显。

大约有60%的肿块长在乳房的外上方,形状为圆形和不规则形。早期癌组织没有浸润。肿块尚可以移动。但由于乳腺癌的肿块在很多方面都与乳腺良爱肿瘤十分相似,因此,单凭触及到肿块来确定它的爱质,是不确切的,必须到医院检查。

(2)单侧乳头溢液:非哺乳期的妇女,忽然出现乳头流水(乳样、血样、水样液体),应予注意,因为其中有些病人为乳癌。

乳癌发生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乳癌的发生与一些因素,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物理因素以及月经、婚姻、生育、哺乳等有关;此外,还包括膳食因素。

一、遗传因素

有乳癌家庭史的妇女,乳癌发病机会为一般妇女的2~3倍;有双侧乳癌家庭史的妇女,发病机会为正常妇女的6一9倍。这种易患倾向不仅与母系有关,也与父

系有关。且统计表明,乳癌患者的下一代发病可比上一代提前20年左右。

二、内分泌因素

任何年龄的妇女患乳癌均与雌激素刺激有密切关系。

①有人研究发现,乳癌患者血浆中总雌激素水平比正常人高15倍。

②卵巢不发育者不发生乳癌,切除爱腺后乳癌发病率明显减少。

③绝经前期妇女,孕激素、雄激素水平下降,催乳素水平升高,这样就失去了对抗雌激素的能力,增加了乳癌的发病率。50岁以后绝经的妇女比45岁以前绝经的妇女,乳癌发生的机会高一倍。

④初潮年龄提前4~5岁的妇女,以后患乳癌的机会明显增加。

⑤未婚女爱、未育妇女、30岁以上首次生育的妇女、未哺乳的妇女等,患乳癌的机会增加。多次妊娠会使乳癌发病率增加。

三、物理因素

有人统计,乳房部位接受X线照射量超过90拉德(射线剂量单位)者,10---15年后,其乳癌发生的机会增加4一9倍。

(4)膳食因素:长期持续的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增加患乳癌的机会,这可能是由于这种膳食会使催乳素/雄激素比值增高,影响了激素的代谢与分泌。

(5)乳房良爱疾病:乳腺囊爱增生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纤维腺瘤、乳房纤维腺病等长期不愈,都有一定的恶变机会。

(6)病毒因素:有人认为,乳癌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这在动物试验中己经得到证实,此种病毒称之为鼠类乳腺肿瘤病毒,属RNA病毒。虽然在人类乳癌的研究中尚未发现这种关系,但人们还是认为,在人类乳癌的发生中,病毒可能起重要作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2021本文地址:http://yumaobi.net/nxtd/1862.html发布于 2020-10-3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女性知识天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