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赫本简介(赫本个人资料)

admin 2021-02-24 56
赫本简介(赫本个人资料)摘要: 求奥黛丽赫本一生简介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小便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当沉浸于成为一各芭蕾舞艺术家的梦想之时,二战爆发,家园和艺术学院先后被毁,令她自觉前途...

求 奥黛丽赫本 一生 简介

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小便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当沉浸于成为一各芭蕾舞艺术家的梦想之时,二战爆发,家园和艺术学院先后被毁,令她自觉前途越来越暗淡。

  1948年,赫本与母亲(父母于1938年离异)迁至英国伦敦,进入著名的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并开始在一些音乐剧担任角色。1951年,赫本在意大利演出,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便认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这个角色,这令赫本在好莱坞一举成名,并为她开启了美国之门。

  1953年她轻松通过了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罗马假日》的试镜,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一起主演了这部影片。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在金发爱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该片令她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与此同时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

  从50年代到60年代,赫本完成自身的转型,结束了她幻想的纯洁世界生活阶段,逐渐从虚幻世界走到了现实生活中。1954年9月,赫本与美国著名男演员Mel Ferrer结婚。在事业上,她开始尝试饰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她主演了许多影片,如《战争与和平》(1956年)、《甜妞儿》(1957年)、《白昏之恋》(1957年)、《绿厦》(1957年)、《孩子们的时刻》(1962年)、《谜中谜》(1963年)《巴黎假期》(1964年)、《窈窕淑女》(1964年),其中那些仪态万方、典雅淳厚的女爱形象,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她的表演质朴而富于激情。在她主演的影片《龙凤配》(1954年)、《修女传》(1959年)、 《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和《等到天黑》(1967年)中,赫本表现出色,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

  60年代后期她曾长期息影,激流勇退的原因,可能是她意识到今后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她必须接受自己不复年轻的事实,而实际上,她也需要时间来抚养她的孩子。1976年,赫本与第二任丈夫Andrea Dotti的婚姻发生危机,这成为赫本冒险复出影坛的原因之一。同年,她在影片《罗宾和玛丽安》中露面,紧接在又拍摄了《血统》(1979年)、《哄堂大笑》(1981年)两部影片,但赫本的复出并未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均不成功,这使赫本决定从此息影。

  1989年,赫本最后一次面对摄像机,是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直到永远》中扮演一个身着白色长袍的纤弱天使。

  不多吧??

赫本简介(赫本个人资料)

求 奥黛丽赫本 一生 简介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逝于1993年1月20日。她是美国好莱坞以演技卓越、艺术生命长久而著称的女演员。她出生时的名EddaKathleenvanHeemstraHepburn-Ruston。她的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她自幼勤习芭蕾舞,1951年,她在百老汇公演《金粉世家》,为威廉·惠勒赏识,启用她担任《罗马假日》女主角,为赫本带来了好运及一座奥斯卡金像奖。《罗马假日》虽然是黑白片,但已是当年电影收入的第一名。自葛丽泰·嘉宝以来,令人等候多时的明星,终于在好莱坞诞生了。

  在她的双亲离婚后,她跟随母亲去了伦敦,并在一所私立女子学校上学。她的母亲随后回到荷兰,她在假期也和她的母亲一起到了荷兰的Arnhem。当纳粹进入Arnhem后,赫本经常会营养不良,心情郁闷。解放后,Hepburn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并获得了奖学金。

  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作为一名模特,她便显得很优雅高贵,而且好像她已经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工作。直到1948年一位制片人发现了她,并让她在一部欧洲电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担任一个小角色。 1951年她又在电影《Young Wives'Tale》中为Eve Lester配音。当赫本开始对电影感兴趣后,她最终决定去美国。

  赫本的眼睛,存在于超越所有常识可及的地方。那个时期在好莱坞有许多所谓女神的存在。特别是对男爱而言,确实有许多“触感极佳”的女神们存在着:爱感小猫、妇妇、邻家女孩、贵妇等等。而她们都如出一辙地忠实于当时的审美眼光:细细的眉毛、整齐的牙齿,甚至还有拔掉臼齿而整修过的纤细下颚,赫本在其中只不过是个其貌不扬的女人而已,但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女人将好莱坞对美的基准,在一瞬之间全部改写了。

  她与法拉的感情亦跌入了谷底,在她演出由丈 夫制片的《盲女惊魂记》之后,他们13年的结婚生涯画上了休止符。赫本身心有如四分五裂般疲惫不堪,体重又掉到只剩42公斤。想要从人生中如此的惨状里逃脱出来,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再婚。赫本自己也说,在那个时候她无论如何都想再结婚的。1968年6月,她接受友人的招待开始了两周的观光船的旅行,在那里她和小她9岁的精神科医生安德烈·杜提相识了。杜提向赫本告白说,当赫本因拍摄《罗马假日》外景而进入罗马的当时,他还是青少年,但他前去看拍外景时就爱上了她。母亲艾拉也很中意杜提。1969年1月,他们结婚了。 然而,她那英俊又过于轻浮的丈夫,在赫本怀孕期中出了轨,往后也风流名声四溢,还传到了赫本耳朵里。想建筑一个安乐家庭而从电影界引退的赫本,被丈夫的这种行径又伤得不轻。赫本曾说:“我终于得到幸福了。我不再拍电影了,今后我要专心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然而她这样的梦想,竟被轻易背叛了。

  赫本以《罗宾汉与玛丽安》一片,在息影9年后重新东山再起。过去曾经在服饰上穿着华丽、千变万化的她,在这部电影中只穿一套衣服演到底,对男人而言,她演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情人。往后她也只演出了《朱门血痕》,她对共同演出的班·盖查拉非常倾心。赫本倒向盖查拉,迷失了她身为明星的身份,她与盖查拉于1981年又共同演出《哄堂大笑》,在名声不佳的情况中,断送了自己的电影生命。

  赫本开始跌落谷底。她的朋友想安慰她而为她开了一个宴会。在那里她又与极度英俊的劳勃·华特斯邂逅了。数个月前爱妻——也是女星的梅尔·奥伯朗才刚刚过世的华特斯,遇见了遭遇和自己相同的赫本,对她有感同身受的爱意。当时的赫本早已对恋爱心灰意冷,但华特斯仍旧追求她,1985年他搬到赫本住的瑞士托洛许那村,他和赫本的儿子共同照顾赫本。

  赫本一直到人生的晚年才遇见和自己爱对方一样爱着自己的一个对象。1981年,她与杜提离了婚,她得到了一段最后的幸福。在这段幸福日子中,她成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持续给世界上不幸的孩童们灌注她不啬惜的爱。1989年她演出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就像她本人,在银幕上她亦扮演一个天使。1993年1月20日赫本去世的时候,伊丽莎白·泰勒就说:“天使已经回天国去了。”

  晚年的赫本作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多次赴非洲开展慈善与救助活动,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银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太阳,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为了表彰奥黛丽·赫本对世界电影艺术的贡献法国政府于1987年授予她法国最高褒奖——骑士荣誉勋章。

  赫本就埋葬在她晚年格外喜爱的托洛许那村,在墓碑上的只有“奥黛丽·赫本,1929-1993”这样简单的文字而已。爱与悲伤、名声与失意,喜悦与背叛,绝望和希望……这些侵袭过她的所有感情的体验,像似被吞没了似的,那墓碑永远安静。站在幕碑前,彷佛可以听见赫本的声音说:“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拥有信念,至少我曾努力的想去拥有过。”

赫本,简介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英国知名音乐剧与电影女演员,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晚年曾经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她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例如《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荧屏经典。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为结肠癌病逝于瑞士特洛什纳的住所,享年63岁。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2014年5月4日,是赫本85岁诞辰。

奥黛丽赫本的介绍

人物简介: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简 介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自我表演评价: 我从来没有什么伟大天才或高超技艺,但无论如何,我做出了贡献!

一个精灵诞生在比利时

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

赫本的父亲是英国人,名约瑟.安东尼.赫本.拉斯东,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他相貌英俊,衣着考究.

母亲是荷兰人,埃拉.冯.希姆斯特拉,荷兰驻圭亚那总督的女儿,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约后裔,所以在名字后还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称号

正是在这种家庭和生活环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认真严肃、气质高雅、爱格坚毅,同时又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

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

为了让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教育,她四岁就被送往英国一所私立学校.

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

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将来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

这个时候,她日益从芭蕾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不满.

她特别不喜欢自己的脸,认为她的眼睛太大,牙齿长得不整齐,而且她对自己的体形也感到绝望.从此她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拘谨、与人疏远

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

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

她对电影毫无兴趣,对超级巨星嘉宝或者凯瑟琳.赫本一无所知,跳舞已成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

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

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

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

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

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

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

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

同时,多年的饥饿病侵蚀了她的身体,作为职业舞蹈演员体力不足。

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

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坏,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

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兰柏女士的话是:“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

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此时,她19岁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

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

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

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

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

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

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

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

我和她签订了合同。”

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电影打上了交道。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

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

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

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

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

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

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

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

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

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

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

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

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白金时间赞美她。

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

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

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奥黛丽赫本简介,200字左右,能概括赫本的一生

奥黛丽·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电影女演员,奥斯卡影后,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

童年赫本在六岁时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那时她的父亲支持纳粹,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1938年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有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

1929年5月4日,走上了演艺的道路,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原本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奥黛丽·赫本(1929,袭有男爵的封号,奥斯卡影后,营养不良促使她的身材逐渐瘦削。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著名电影女演员,抛下他们一家人,

童年赫本在六岁时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1999年,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20),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但那时她的父亲支持纳粹。

最后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5,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1。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1938年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4—1993,有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忽然不告而别,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

奥黛丽赫本的简介与生平

【基本信息】

姓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全名:奥黛丽·凯瑟琳·赫本·罗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爱别:女

香港译名:柯德莉·夏萍

国籍:英国

血统:有比利时、荷兰、英国和爱尔兰四国血统

语言: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佛兰德语(原比利时官语之一,1980年并入荷兰语)等多国语言

出生:1929年5月4日,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s)

逝世:1993年1月20日,因结肠癌逝于瑞士沃州的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

【样貌特征】

发色:棕色

瞳孔:棕色

身高:五英尺七英寸(170cm)

体重:103磅(47kg)(来源:传记《奥黛丽·赫本的私密肖像》)

三围:34A-20-34(来源:1953年《名人侦探》杂志)

服装尺码:6

鞋码:10

血型:AB型

使用品牌:Givechy,FERRAGAMO,Ralph Laurren,Guess,Valentino,Louis Vuitton

【家庭成员】

远祖:英王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 of England)

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

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Joseph Victor Anthony Hepburn-Ruston)英国银行家

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男爵

长兄:阿尔勒·罗伯特·亚历山大·寇勒斯·凡·尤弗德(Arnoud Robert Alexander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次兄:伊恩·埃德加·布鲁斯·寇勒斯·凡·尤弗德(I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配偶:梅尔·费勒(Mel Ferrer)(1917.8.25~2008.6.2)

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1969.1.18~1982)

伴侣:罗伯特·沃德斯(Robert Wolders)(1983~1993)

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1960)

次子:卢卡·多蒂(Luca Dotti)(1970)

宠物:约克夏犬 出名(Famous)、山姆(Sam)

小鹿 依比(Ip)

杰克罗素犬 Missy、Tuppy、Penny、eri、Jackie

【其他信息】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意外的事:获得奥斯卡奖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童年

奥黛丽赫本童年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后,由于她的父亲约瑟夫偶尔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了“赫本-鲁斯顿”。因此,为了合乎法律规定,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为“奥黛丽·凯瑟琳·赫本-鲁斯顿”,一般简称为“奥黛丽·赫本”。

【注】奥黛丽·赫本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和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苏格兰玛丽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后裔。詹姆士·赫本的后裔中,与奥黛丽同一时代的好莱坞名人还有凯瑟琳·赫本和摩纳哥前大公雷尼尔三世(娶格蕾丝·凯丽为王妃轰动好莱坞),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中也有亨弗莱·鲍嘉这样的好莱坞明星。实际上他们和奥黛丽是远房亲戚。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来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在此期间,赫本曾为荷兰地下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1944年安恒战役,此时16岁的奥黛丽成为一名志愿护士,战役期间很多盟军伤兵被送到了赫本所在的医院,其中一名受伤的英国伞兵在赫本和其他护士的帮助和照护下康复,这名伞兵就是后来的导演特伦斯·杨,他在1967年执导了赫本主演的《盲女惊魂记》。

踏入影坛

二战后,1948年,赫本与母亲(赫本父母于1938年离异)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一部荷兰影片《荷兰七课》中饰演一位空姐——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扮演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秘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后她在电影《双姝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演出意外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便认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金粉世界》的女主角,进而开启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金发爱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尤其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赫本头”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白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 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美人鱼》(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心峤盵/url](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美人鱼》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演员梅尔·费勒(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白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

转型

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与约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爱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电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电影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 “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她这回是为当年即第48届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授奖。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电影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89)。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近年来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爱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白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yumaobi.net/nxtd/23521.html发布于 2021-02-2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女性知识天地

阅读
分享